艾灸是人的身體、精神和艾草有機融為一個整體,讓喜悅通達全身.....
如果這時你考慮穴位禁忌,你錯了!如果你考慮穴位的順序,你錯了!如果你考慮艾灸的時間,你又錯了!......
艾灸,如此簡單美妙的一個事情,去 做!就對了!
艾灸治病,已有5000年歷史,先人們用畢生精力給我輩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理論;但是,時移世易,現代的我們只能辯證的吸收先人們的財富,如果我們完全照收照搬,那是我們錯了!因為我們教條,反而禁錮了艾灸的發揚與推廣。
下面這些關于艾灸精華論述,值得艾友收藏,因為她們就像掛在天際的北斗,讓茫然的我們心底油然而生喜悅。
1,《宋史.太祖本紀》:“太宗病,帝往視之,親為灼艾。”
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得病,十分痛苦。太祖去探望他并親自為他灼艾治病。
2,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“針所不為,灸之所宜;陰陽具虛,火自當之;經陷下者,火則當之;經絡堅緊,火所治之,陷下則灸之;絡滿經虛,灸陰刺陽,經滿絡虛,刺陰灸陽。”
3,明·李梴《醫學入門》說:“虛者灸之,使火氣以助元陽也;實者灸之,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;寒者灸之,使其氣復溫也;熱者灸之,引郁熱之氣外發,火就燥之義也。”
4,李時珍之父李言聞的《蘄艾傳》稱贊艾葉“產于山陰,采于端午,治病灸疾,功非小補”。
5,《名醫別錄》載“艾葉苦、微溫,無毒,主灸百病。”
6,太醫竇材在《扁鵲心書》中云:“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,真氣壯則人強,真氣弱則人病,真氣脫則人亡,保命之法,艾灼第一。”
7,宋《備急灸法》:“倉促救人者,唯灼艾為第一”
8,《詩經-王風》:“彼此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。”
9,《東醫保健》稱臍灸有“養丹田,助兩腎,添精補髓,返老還童,祛病延壽”之功。(朝鮮許浚)
10,孔璠之《艾賦》“奇艾急病,靡身挺煙。”
11,《扁鵲心書》中說:“人之晚年陽氣衰,故手足不能溫,下元虛背,動作艱難,蓋人有一息氣在,則不死,氣者陽所生也。故陽氣盡則心死。人于無病時,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關、中脘……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年壽矣。”
12,一炷著膚疼痛即止,一次施灸沉疴立除。
13,俗語說:“若要老人安,涌泉常溫暖。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艾灸”
14,《神灸經綸》云:“夫灸取于人,火性熱而至速,體柔而剛用,能消陰翳,走而不守,善入臟腑,取艾之辛香做炷,能通十二經,走三陰,理氣血,治百病,效如反掌。”
15,《莊子》“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。”
16,《針灸易學》甚至強調:“灸瘡必發,去病如把抓。”
17,《小品方》云:“夫針須師乃行,其灸凡人便施。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艾灸”
18,《本草從新》云:“艾葉苦辛,純陽之性,能回垂絕之陽,通十二經,走三陰,理氣血,逐寒濕,暖子宮,以之灸火,能透諸經而治百病。”
唐代王燾指出:“是以御風邪以湯藥、針灸、蒸熨,隨用一法皆能愈疾,至于火艾,特有奇能”。
19,《養生一言草》記載:灸治確為養生訣,年逾四十灸三里。施灸不為寒暑限,疲勞施灸為上策。小兒患病應施灸,勝似服藥有神效。(日本八偶景山)
歷史名醫、醫書對艾灸精華論述(值得收藏)
發布日期:2018-06-28 瀏覽次數:664